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国内财经

首页 > 频道 > 正文

十四五规划关于资本市场 十四五规划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本站整理 2021-06-24 10:06

  在圆桌研讨环节,IMI学术委员、中拉合作基金首席风险官范希文从资本市场中基金管理的视角,提出了在十四五规划时期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范希文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发展国内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目前看,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若干的挑战。

  第一,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企业出海融资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国内发展的需要有对资本市场的扩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中美关系紧张以后,主要是针对中国,美国在资本市场的监管加严,这对中国企业利用世界最活跃的美国的资本市场“出海上市”,徒增了难度和不确定性。其次,一些中资企业回流到国内或香港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初步估计,未来40年中国总投资规模至少将是我们国家2020年一年的GDP水平,甚至是几年的GDP水平,这样巨大规模的投资是史无先例的,对中国资本市场从结构到容量再到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这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供给端看,资金的结构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上市公司之前抱团成立的一些基金也因为企业经营需要流动性,导致资金来源逐步枯竭,一批大小不同的基金纷纷退出了VC/PE的投资领域;资管新规出台以后,来自银行且配置到其他渠道的资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银行纷纷建立自己的理财子公司,以银行为源头的,本来投向多渠道的资金目前基本上集中到了银行自己的手中。

  第三,从中国资本市场需求角度来说,融资渠道变窄造成了几个方面的不平衡。首先,中国目前缺乏耐心的资本,真正长期的资本在中国市场很难融到,而比如科创投资特别是碳达峰碳中和这样的投资是要有相当时间才能形成价值的。缺乏耐心的资本也改变了中国的资本供给结构,大量资本实际是待价而沽的,对期限的容忍度大约就是五到七年,而且许多资金方要求当年分红,仅仅靠长期资本利得获取收益的国内资本并不多见,除非是IPO引战。其次,中国缺乏实质上的风险资本。由于资本高度集中在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的手中,免责的考虑日益渗透到决策过程当中,基金风险偏好越来越趋同,包括PE基金经常会要求所谓的保底,事实上股权投资变成了明股实债,结果和银行贷款并无二致。最后,中国资本市场急需培育多层次、具有不同风险收益偏好的投资人的队伍。这个已经谈了很多年了,但行为趋同在投资界反而更加严重。这两年一些投资机构逐渐偏离市场化,基金管理从利益绑定走向行为管理的模式,这都不利于长期资本的形成。正因为如此,耐心资本、风险资本实际是我们“十四五”规划急需解决的问题。

  IMI学术委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国内资本市场方面。短期来看,今年是股市的投资小年,楼市的投资大年,今年相比去年股市的估值逻辑由宽松政策推升转向业绩拉动,成长股注定要面临“杀估值”,下半年预计会有一波风险。长期来看,我国的注册制改革、国外的低利率环境确实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内外支持,但从第三方机构的反映来看,今年IPO口径有所收紧,未来需进一步落实注册制。

标签:十四五规划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

热门标签

最新标签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