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理财知识

首页 > 知识频道 > 正文

如何远离理财陷阱?这几点你都知道?

综投网 2017-02-21 13:40

  理财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曾经不理财的老年人也跃跃欲试的想要加入到理财的大队伍中来。成群结队的老年人被拉着去听理财会的场景发生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里,老年人虽然有理财的想法,但由于之前没有理财的经验,很容易被身边的亲戚朋友所影响。往往在老年圈颇具影响力的老年人的决定会影响身边的一群人,这个人决定去听理财会,他身边就会跟着一群人一起去听,他决定买哪款理财产品,身边也会有一群人跟着购买。

如何应对理财陷阱

  跟随是一种策略,但它并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策略,这个道理放在老年理财群体当中也同样适用。老年人跟着别人买理财产品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如果那个人买到好的理财产品,那么后面跟着买的人也能跟着一起享受这款好的理财产品;弊端是,如果那个人买的是一款“骗子”产品,那么后面跟着买的人也会跟着受骗。

  如今,理财市场的产品鱼龙混杂,一些骗子机构的产品不乏打着“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民族大业”等旗号来圈钱。虽然老年人也有一定的警惕性,但他们的警惕性很容易被这些政府机关信用背书的字眼所打动,从而上当受骗。

  面对这些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产品,我们又该如何提醒父母谨防被骗呢?

  第一,除了国债,没有国家为之信用背书的理财产品。所有的理财产品中,只有国债是具有国家信用背书的理财产品,其他的理财产品不具有这个特点。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民族大业”等为卖点的理财产品,如果一款理财产品有这些字眼,基本上可以断定这是一款“骗子”产品。除国债之外,很多理财产品是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发行的合法合规的产品,例如公司债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计划等,这些正规的产品在机构的官网上可以查到,不过大多数是自负盈亏。

  第二,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理财产品说明书上通常会标明预期收益率,这只是起到一个提示作用,最终的收益率还是要看产品到期后具体公布的情况。“预期收益率不等于实际收益率”通常也会出现在合同当中,只要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当你问销售人员预期收益率是否等于实际收益率的时候,越是不靠谱的机构,越会拍着胸脯告诉你预期收益率一定就是你到期能获得的收益率,这样的机构应该谨慎对待。

第三,过往业绩不等于未来业绩。大多数基金是不保本的浮动收益型产品,销售人员往往会拿过往业绩来“忽悠”投资者,告诉投资者今年这款基金也会取得同样优秀的业绩。但现实情况是,这款基金今年的收益率如何谁都无法保证,因为市场充满变数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