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财经眼

首页 > 股票频道 > 正文

十四五规划最新解读来了 大战略视野中的“十四五”规划

本站整理 2020-11-16 10:58

  记者:如何理解“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战略思路?

  鄢一龙:“十四五”规划是未来五年中国发展蓝图,我们要做一篇“十四五”时期写在中国大地上一篇关于发展的大文章,战略思路就是这篇文章的灵魂与骨架。发展主题就是文章的题眼,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不但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生态、文化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由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全面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率、效益的发展。

  这篇大文章的主要线索有四条:第一,在供给侧,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线;第二,在需求侧,将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第三,贯彻六大发展理念,本次除了继续强调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之外,同时要求把安全发展贯彻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第四,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将创新放在发展的核心地位上。

  记者:“十四五”时期国际环境带来什么挑战?如何应对?

  鄢一龙:国际环境最突出的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大变局,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

  二战以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一体化过程断裂,阶级冲突、种族冲突、意识形态冲突、政治冲突开始凸显,全球化持续上升的趋势出现逆转,自由主义全球秩序陷入空前困境。全球东西力量对比明显转变,国际格局深度调整。百年未遇的新冠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大压缩了历史进程。疫情极大冲击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普遍都出现了低增长率、高负债率、低利率,国际环境高度不确定、不稳定性。

  面对着这种大变局,中国要在变局中开出新局,推进构建双循环体制,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构建内循环为主的体制,是利用我们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战略回旋空间大、超大市场规模的特点,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推动实现内部自我循环,实际上要扛住外部压力,建立起一道防火墙,确保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大局不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过大冲击。

  同时还要形成国际大循环新格局,摆脱过度依赖传统国际大循环模式,推进新型国际大循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两个市场,以立足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促进;统筹两个生产,优化提升国内产业链,国内国际产业链相互补充;统筹两种创新,内源式创新为主体、立足于科技自强,同时继续向世界学习,积极推进国际创新协作。

  记者:“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主要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

  鄢一龙:中国现阶段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但是归根结底而言是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因素不充分带来的,根本上也只能用社会主义的优势来解决。我们国内发展也面临着一个转折,客观条件要求我们强化社会主义因素,持续升级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迈向中高级阶段。

  原教旨资本主义可谓不远于“畜道”,是天下为私,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讲各自为战、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才会出现“畜群免疫”这种“率兽而食人”的想法;社会主义是人道,是天下为家,除了顾小家,还要顾国家社会的大家,大家庭需要分家过日子,但是不能分光,而需要有共同财产,小家庭过日子也不能各顾个,需要相互帮衬,团结互助,共同富裕,这是很朴素的道理。共产主义是天道,天下为公,乃见天则。人类社会需要不断从“畜道”、走向人道、天道,这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必然结果。

  例如,我国面临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根本挑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遇到的增长瓶颈,即便是靠新技术来创造新需求,市场空间也会很快被填补,而靠产业转移,寻找更大的利润空间,会带来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我国恰恰能够通过发挥社会主义主义优势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大公共投资,来带动私人投资,通过推进共同富裕,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提高公共消费。

  依靠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来持续提高人民的民生福祉,特别是提高公共福祉,这在“十四五”规划中做了许多设计,包括运用一、二、三次分配来调节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推行普惠性托育制度、普惠性养老制度等等;从长远看,应对第四次产业革命会带来的诸多负面问题也只能依靠社会制度变革,例如大规模的就业替代会带来大规模失业,并造成社会消费能力枯竭,从而最终使得私人产权与利润为中心的经济体制停摆,人类的未来只能采取某种类型的共产主义制度安排,才能解决其深刻的危机。

  记者:您认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哪里?

  鄢一龙:主要来源于以下五大新引擎——

  第一大新引擎是数字化智能化。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将取代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发动机。

  第二大引擎是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已经取代工业化成为中国产业发展新趋势,为中国发展注入产业新动能。

  第三大引擎是城市群与城乡一体化。城市群与城乡一体化将逐步取代城市化成为中国城乡结构转型的新趋势,为中国发展注入转型新动能。

  第四大引擎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将包括并取代市场化,为中国发展提供新制度供给,注入新制度红利。

  第五大引擎是新型全球化。中国作为主动推动者的新型全球化将逐步替代简单融入世界的国际化并为新大势,为中国发展注入全球新动能。

  记者:中国的五年规划体现了中国什么制度优势?

  鄢一龙:我想用一句话回答。11月3日中国正式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不但要规划未来五年,还要规划未来15年,而差不多同时美国也在新一轮的大选投票,这使我想起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恩格尔的一个评价,他说——

  “当中国在为下一代人制定五年规划的时候,美国人只是在为下一次选举进行规划。”(While China is making five-year plan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Americans are planning only for the next election. )

标签:十四五规划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