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科技人员有创业意愿 但真正创业的只有2.5%

作者:
字体:
时间:2016/04/05 16:11
来源:中商情报网

数据显示,有50%的科技工作者对双创政策非常赞同,47.1%的比较赞同,仅有2.9%的不赞同,而创业意愿越强,对政策效果的评价越高,调研组认为,这说明科技工作者高度认同双创政策的重大意义,对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很高的期待。

然而,另一组调研数据则显示,有六成的科技人员愿意创业,但仅有2.5%开始创业。而且,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业意愿相对突出,调研显示30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创业意愿高达64%,为所有年龄段中比例最高,但已经创业的也仅有1.8%。

同样是雷声大雨点小。

离岗创业顾虑多:不到两成科研人员表示所在单位允许离岗创业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一种说法是,科技人员主观上并不具备创业能力,比如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创业经验等;也有人指摘部分科技人员技术储备不足,所做的研究很难转为市场应用,有的太过于高冷,高处不胜寒;有的则从立项开始就不接地气,只能发表文章充充数。

双创评估报告调研组专家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曾红颖在调研过程中就有一个感受,有些所谓的科研成果,只能称之为“伪科学”——形式上的东西太多,就像人文科学里存在的“这抄一段那抄一段”一样,自然科学里也有跟着跑的小题目、小项目,论文立意时言之凿凿,看似在回答一个问题,实则不痛不痒,滥竽充数,“这样的所谓成果,转来转去最终还是转不出去,因为本身就没什么价值”。

另一个问题在于部分科研人员的“眼高手低”。曾红颖说,一些科技工作者距离市场较远,对市场缺乏足够了解,于是很容易陷入到一种“过度自信”的误区——“我都发了顶级论文,搞出了最前沿的研究,还有什么做不了的?”——因而瞧不上企业界以及市场运作的意义,也就有了“一个科技成果,才给我几十万”的说法和抱怨,相应地,这些科技成果的拥有者在转化时积极性显得不高。

说到底,这是一个关于选择的问题,而事关选择,总会考量种种现实因素。正如柳卸林所说,有的人选择安稳,愿意在科研院所一直待下去,只要不犯错,至少能混个副高职称,过着稳定且可期的生活;有的追求更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但要为此冒险,把实验室里的成果转到市场,并为此付出巨大心血,其结果有可能会一下子“翻身”,从骑飞鸽的变成开宝马的,但也可能血本无归。

这些主观上的因素,的确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但根据双创评估报告的调查,相比之下,造成科研人员缺位双创活动的客观原因也不少,且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存在着——

比如,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但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意愿仍比较低,这就与客观上的政策不配套、难除后顾之忧不无关系。

调研显示,不到两成的科研人员表示所在单位允许离岗创业。具体来看,在大型企业里,这个比例是15.1%,在医疗卫生机构里是11.9%,在科研院所是9.9%,而高等院校仅有8.3%的科研人员表示单位肯定会允许离岗创业,比例最低。

科研人员对离岗创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顾虑。比如,近7成的人担心离岗创业后,“岗位没有了”,超5成的人担心离岗创业后“影响职务、职称晋升”,近5成的人担心“待遇降低了”,近3成的人担心“被认为对单位不忠诚”,超两成的人担心“创业失败后没面子”。

法难落地:不到两成科研人员反映所在单位进行了三权改革

柳卸林告诉记者,现有政策中支持双创的不少,但相互之间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一边是双创政策鼓励和呼吁有条件的科技人员创业;但另一边,科研机构的行政化管理,对科技人员的参公化管理,造成科技人员的双重身份,即一些科技领军人物,也可能是校长、所长或系主任等——后者决定其党政领导干部身份,这势必会在创业、兼职等问题上束缚他们的手脚。

投资理财www.zt5.com

  原标题:60%科技人员有创业意愿 但真正创业的只有2.5%

  各位读者看到这里已了解基本信息,但请大家先别着急离开,下一页将分享更多干货。

  上综投网(www.zt5.com)学习理财小知识

>更多相关文章
| 薅羊毛 | 创业 | 网赚 | 骗局 | 理财小知识 | 理财方法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闽ICP备16018797号-2 综投网 版权所有 本站提供内容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声明,风险自负!
Powered by 综投网  © 201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