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热点追踪

首页 > 股票频道 > 正文

“十四五”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

本站整理 2024-05-12 07:26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农村养老问题也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关注的重点。

  据民政部的预测,中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届时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大关。然而,相较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更高,速度也更快。

  在农村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农村养老资源却显得相对匮乏,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也比较薄弱。“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养老问题愈加凸显,当前农村养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从我们的观察看,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不仅关乎老年人的福祉,更是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全世文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团队的调查显示,在传统社会结构中,子女的角色是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的主要承担者,这种由子女承担养老责任的居家养老模式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特别是受传统养老观念和习俗的影响,多数农村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对养老院或陌生服务持有比较抵触的态度。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育观念发生转变,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同时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家庭的养老服务功能逐渐衰退,这使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成为缺乏子女照料的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照料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2024)》(以下简称《农村绿皮书》)指出,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的空巢化趋势正在加剧,有近一半的农村家庭中,老年人并没有与中青年家庭成员共同居住,这些空巢老人往往只能由他们自己或其配偶照料生活起居。

  对于这种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昊认为,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减弱,两者相互叠加,使中国农村养老问题面临较大困境。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上述课题组团队中,李昊的关注内容是农村养老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李昊认为,当前农村养老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农村养老的经济保障水平偏低;农村养老服务主体欠缺,服务质量不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支撑资源有限。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农村绿皮书》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上述课题组建议,第一,健全完善农村养老事业的制度政策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农村养老体系。

  第二,切实提高农村老年人收入保障水平。提高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财政投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建议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作为目标,稳步提升基础养老金水平,力争在2050年实现农村基础养老金水平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当。”课题组建议。

  第三,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公共服务资源投入方面完善城乡均衡配置机制,补齐农村养老、医疗服务供给上的短板。

  此外,还可以积极扶持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对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从而全面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品质与水平。

  第四,补充农村养老服务人才,强化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持续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农村养老。

  《农村绿皮书》指出,在推动数字技术赋能方面,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村养老的经济来源。比如,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推广农家乐、蔬果采摘等农村第三产业活动,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从而增加农村养老的经济来源。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养老新模式,切实减轻农村老年人在养老和就医方面的负担。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