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热点追踪

首页 > 股票频道 > 正文

标准定了!低空经济大消息

本站整理 2024-05-22 16:02
  5月22日,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在第五届中国机场发展大会上发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场技术要求》团体标准。上证报记者了解到,多个低空经济的龙头公司参与了标准制定。

  未来,千万量级的“空中的士”安全、高效运行,需要起降场等基础设施进行保障。相关标准可以指导低空飞行基础设施规范化、规模化建设。

eVTOL起降场的科学建设将有规可依

  该标准共分为11章节,对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场的物理特性、障碍物限制、场址选择、结构设计、专用设施设备等诸多技术参数进行了明确阐释。

  该标准于2023年底正式启动编制,是我国首部针对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场的技术规范。

  此前,由民航中南局牵头组织完成了亿航EH216-S的型号合格审定,全球首款取证的eVTOL由此在中国诞生,标志着该型号无人驾驶航空器符合民航局适航要求,具备了载人运营的安全能力。

  同时,商业化运营的eVTOL呼之欲出,而eVTOL起降场的科学建设和标准构建研究工作也显得尤为迫切。在此背景下,广东省无人机行业协会、武汉海翼科技有限公司、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南航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编写发起,并正式向中国民用机场协会提出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场建设技术标准》全国性团体标准的立项申请。

  该标准的发布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金伟认为,未来,瞄准千万量级的飞行器在天空飞行,靠现在这种飞行管理方式是不行的,需要建立低空智联网及低空智联的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大量的地面垂直起降场,部署智能互联的系统和设施设备,还要把这些设施设备跟飞行器连接起来,必须要明确飞行规则以及相应的标准规范。

多个城市启动了起降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标准的发布非常及时。记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和龙头公司已经启动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起降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4月初,深圳低空运营总部基地项目浮出水面,显示将于5月—7月进行设计招标。该项目选址位于机场南路与宝安大道交汇处西南侧地块,用地面积约6.18万平方米。项目一期规划建设低空运行管理中心、低空数据中心、直升机及eVTOL起降点、维修机库等配套设施。

  5月15日,南京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4—2026)》,提出将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市低空飞行地面基础设施和低空数字智联网,未来三年,将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构建形成低空地面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建成1至2个通用机场和2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统筹引导企业开展垂直起降点建设。

  龙头公司中,中信海直去年与德国开发商Lilium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其他地区建立eVTOL网络,包括为垂直起降机场寻找合适的地点与合作伙伴等等。

  各地的起降场建设工作还将得到更多政策支持。3月29日,民航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协助各地方政府加大通用机场规划布局数量;因地制宜建设简易型通用机场,降低机场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加快明确机场建设审批程序。

“天、地、人、机”四大要素激发万亿空间

  沃兰特高级副总裁、合伙人黄小飞认为,正是“天、地、人、机”四大基础性要素的变革,导致了eVTOL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他表示,“天”是指空域,随着我国空域管理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天空从一种限制性要素变成了一个生产性要素,释放空域可以孕育多个万亿赛道。“地”就是指基础设施,2019年交通运输部法制司修改了《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意味着不用修建机场即可发展民航,大幅降低准入门槛进一步大幅降低了eVTOL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此外,“人”是指航空产业工人和高端人才,“机”则是指产业链配套,我国在产业链上具有优势。

  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根据保时捷管理咨询发布的《2023中国垂直出行市场展望报告》,中国eVTOL市场份额预计到2030年将占到全球市场的25%至30%左右,成为全球第一大eVTOL市场。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