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股市新闻

首页 > 股票频道 > 正文

南极电商最新消息 南极电商闪崩调查

本站整理 2021-01-07 14:34

  商业模式雷点

  除了对财务数据异常的质疑外,市场上之所以对南极电商的诟病颇多,最根本是对其贴牌模式的质疑。

  据此前媒体报道,南极电商的家纺经销商大多集中在南通叠石桥市场,经销商们大多是在市场上采货,贴上南极人商标。多位在南通叠石桥做家纺生意的业内人士均对此种“贴牌模式”有所耳闻。

  “南极电商已经没有实体了,专门有个部门天天打电话卖牌子,我一天都能接到好几个南极人、北极绒他们的电话,现在好多品牌,不止他们(卖牌子),都是南极人带的头。”1月6日,一位家纺商家对记者说。

  但当贴牌模式流行之后,品控就成为最大的隐藏雷点。

  记者搜索裁判文书网发现,有关于南极电商的诉讼纠纷共有74条,事由包括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侵害商标纠纷、侵害专利权纠纷、侵害外观设计等。

  关于品控问题,南极电商回应称,产品品控一直是公司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公司的持续经营与发展。

  此外,南极电商对经销商的管理也存在乱象。记者独家了解到,去年7月,南极人贴牌的头部天猫商家维米专卖店负责人“跑路”,并卷走巨额款项。相关供应商报案之后,目前该负责人被抓回,正在走相关法律程序。

  或是认识到贴牌模式的弊端,从近两年南极电商的业务结构来看,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以2019年报为例,其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占营收的比重为31.76%,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占比1.68%、而“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占比高达62.23%。

  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指的是,南极电商按发放商标辅料的批次为授权生产商提供品牌授权、供应链服务等综合服务,并收取品牌综合服务费。经销商品牌授权业务是南极电商向授权经销商提供品牌授权及电商服务,并收取经销商品牌授权费,经销商主要通过阿里、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也就是说,南极电商以上两种主要的商品销售业务占比仅为33.44%,主要收入来源是移动互联网媒体投放平台业务。年报显示,后者的经营主体是2017年收购而来的主要负责互联网营销业务的时间互联。而在2017年以前,南极电商的主要业务来源确实是品牌服务费。

  一位电商行业从业人士对记者分析,“南极电商最早是做‘南极人’的品牌授权和经销,后来经销商和品牌多了,需要做推广,也就发展起了导流量的营销业务。这些导流量的营销业务,是从他们最早的那批经销商品牌需求拓展起来的,现在南极电商已经逐渐转型为一家电商平台公司。”

  记者查阅年报发现,随着业务结构发生变化,南极电商的五大客户和供应商也已发生巨大改变。

  2019年,南极电商的前五大客户是深圳前海新之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麦***有限公司、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北京字***有限公司、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分别是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维沃通信科技、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湖北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

  这与前述研报质疑并列出的2015年南极电商主要的供应商和客户为纺织品和服饰公司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此,前述接近南极电商的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南极电商之前主要卖吊牌,然后也提供一些店铺引流的服务。这些店铺有了购买流量业务的需求,南极电商慢慢将这块业务发展为中心业务,可能将其理解为一个电商互联网平台,而不是一家零售公司更为合适。”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