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行情分析

首页 > 期货频道 > 正文

2020年钢材价格最新行情 新基建对钢材的影响

本站整理 2020-06-01 14:31

  寻机突围:“新基建” 将引领钢铁行业稳增长

  近期,随着国家金融与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新基建”将引领新一轮投资热潮。干勇认为,基建本身就是一个逆周期调节,在经济周期下行时通过政府投资弥补私人部门的消费不足,抵御经济放缓和衰退的风险,对市场也有提振信心的作用。

  截止到3月6日,各省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超40万亿元,其中基建规模约15万亿,新基建比重超10%。尽管目前新基建的投资规模还比不上传统基建领域, 但后劲十足,新基建可转化成产业的新动能,通过不断孕育新需求, 进而搅动更大规模投资、形成正向循环。在目前的宏观背景下,无论是短期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还是长期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新基建都是最有效的抓手。新基建短期有利于扩大有效需求,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推动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福利。

  “新基建不仅会延伸产业链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和拉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娟在接受《中国发展观察》杂志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把新基建看作是一个基础设施,那么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便是这个基础设施中的外部保障设施和内部运营集成设施,二者互为促进、协同发展。

  李红娟认为, 新基建中的“基”是“新技术+”实体经济、实体产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是创新,包括以“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手段进行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一方面,“新基建” 推进科技创新主动创造新需求。目前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阶段,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体系打造,对于城市竞争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第二方面,“新基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基建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另外,“新基建” 以科技创新为内动力,以企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建设主线,推动经济形态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加速不同领域间核心生产要素有机融合,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促进“新基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协同发展。

  干勇指出,过去的中国制造业强大,互联网经济繁荣发展,是超前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疫情过后,加强新基建等对钢铁行业稳定增长出现了新的机遇。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新基建需求的钢材以优特钢为主,涉及重轨、耐候钢、不锈钢、轴承钢、车轴钢、弹簧钢、车轮、高磁钢取向硅钢等,这要求钢铁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种结构,并优化服务水平。他认为2020年,在城际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5G基站建设将分别拉动钢材需求3000万吨、150万吨、30万吨、110万吨左右。

  “总体来看,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是巨大的,但并不影响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逻辑, 经济发展的韧性、弹力和空间依然存在。”在李新创看来,受疫情影响,目前中国钢铁产业企业将出现供需严重失衡、库存居高不下、进出口严重萎缩等问题,铁矿、锰矿、铬矿等钢铁原材料的供应、需求和价格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针对钢铁行业供应链风险管控措施在兼并重组进程加快、原料保障体系亟待加强、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推进、行业技术创新务实提升、钢材出口多重比较优势、行业智能发展阔步向前等六方面迎来新发展机遇。

  兼并重组方面,当前钢铁行业正处在一个窗口机遇期,特别是疫情影响下,行业经营效益大幅下滑,部分企业已经出现周转资金紧张,进程有望加快。

  原料保障体系方面,疫情期间,铁矿石价格的异常波动促使钢铁行业的安全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上日程。钢铁行业要重视原料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原料供应来源、供应渠道、供应方式、运输方式等, 力争多元化,分散供应风险。同时,要坚定不移实施国际化战略, 在政策宏观引导下,考虑产业链“横向协同一体化”和“纵向协同国际化”,实现两种资源中全球资源供给的多元、安全和稳定,推动西非铁矿供应基地建设,分散供应风险。要抓住契机,积极推动铁矿石定价机制的改革和完善,保障铁矿石价格体系平稳、合理运行。

  国际产能合作方面,钢铁行业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重要实践者,国内优强企业优势产能不断展现国际产能合作的新高度,不完全统计,产能合作规模约1600万吨。特别是2020年3月敬业集团正式完成对百年英钢的收购,加上之前河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以及青山集团印尼镍铁项目,广西盛隆冶金马中关丹工业园350万吨联合钢铁项目,德龙镍业印尼镍铁不锈钢项目等海外钢铁项目进展顺利,有效满足了项目所在国、所在区域的市场需求,提高了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 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疫情危机全球发酵,钢铁企业推进国际并购的机会将增加,冶金工程技术、成套装备、配套设施、标准规范等迎来国际化发展机遇期。

  行业技术创新方面,钢铁行业应以疫情为契机,主动打破“等、靠、买”的惯性思维,从完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生态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钢铁行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基础原材料的支撑作用,充分调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营造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生态,协同创新推动高铁列车车轴、车轮、轴承、高磁感取向硅钢等关键产品实现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实现产业链协同创新。

  钢材出口方面,我国钢铁行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装备和生产技术,钢铁企业已经与国外钢材贸易商建立稳固合作关系,中国宝武等优秀钢铁企业在海外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并可提供EVI服务, 河钢集团通过控股瑞士德高,扩大河钢集团的国际客户群体。此外, 我国钢铁企业重视打造好品牌。未来,以服务化、品牌化助力钢铁外贸出口,必将是中国钢铁企业重要立足点。

  行业智能发展方面,疫情期间,智能化水平成为企业可否复工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对企业在生产组织和管控方面也有重要影响。钢铁行业应以此为契机,抓紧做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工作,紧随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行业赋能,深度推进两化融合,补齐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钢铁定制化智能制造、智能化硬件等方面的短板,切实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供应链协同,增强全链条抗风险能力。

  沈彬还指出,中国钢铁工业要强化与上下游产业的协同能力, 打造健康稳定的产业链生态圈。一方面要脚踏实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思考和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各企业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合理安排生产;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钢铁现代供应链,通过采用现代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等新技术,融合金融服务,打通生产、流通、终端使用环节,构建起有效循环、科学畅通、高质量运行的钢铁现代流通渠道,实现上中下游互利共生、协同发展。

标签:钢铁

相关阅读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