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热点追踪

首页 > 股票频道 > 正文

大模型价格战愈演愈烈,AI搜索会否成为首个爆款应用

本站整理 2024-05-24 11:19
  大模型领域正迎来“疯狂”价格战。自上周字节跳动宣布豆包主力模型比行业便宜99.3%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本周百度、阿里、腾讯、讯飞等大模型厂商纷纷大降价格。随后,5月22日,腾讯、百度、讯飞甚至宣布,部分主力模型正式免费。

  在资金充沛、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宣布降价甚至免费时,压力传导到了大模型初创企业。围绕价格战一事,零一万物的创始人李开复及百川智能的创始人王小川近日均对外进行了回应。李开复认为疯狂降价或是双输策略,王小川则表示百川不会掺和到价格战当中。

  同时,搜索似乎将成为下一个大模型落地应用的共识场景。5月初,OpenAI一个名为“GPT Search”的网页已悄然上线,在上周的谷歌I/O大会上,以搜索引擎起家的谷歌将自家搜索引擎与Gemini模型进行结合。表明不掺和“价格战”的百川智能也于5月22日推出了自己的首款AI应用百小应,该产品具备多轮搜索、定向搜索等搜索能力,能精准理解用户需求。

  价格战迭起,BAT、字节、讯飞接连出击

  大模型玩家们再也坐不住了。近期,由字节跳动率先打响第一枪,阿里云、百度、讯飞、腾讯云先后加入的价格战引起了广泛讨论。

  5月21日,在武汉AI智领者峰会现场,讲完“怎样的企业有资格打价格战”后,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现场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API输入价格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这意味着,1块钱可以买200万tokens,相当于5本《新华字典》的文字量。

  阿里云的这一次降价出人意料。就在5月15日,字节跳动刚公布其自主研发的豆包主力模型在企业市场的定价只有0.0008元/千Tokens,0.8厘就能处理1500多个汉字,比行业便宜99.3%。对照看来,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的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比豆包还要便宜0.3厘,定价上颇有针对性。

  阿里云加入“价格战”后,百度、腾讯云、讯飞也接连宣布降价。其中,百度在5月21日下午宣布文心大模型的两款主力模型ENIRE Speed、ENIRE Lite全面免费,即刻生效;而腾讯则在5月22日宣布,主力模型之一混元-lite模型,API输入输出总长度计划从目前的4k升级到256k,价格从0.008元/千tokens调整为全面免费;随后,讯飞星火也于5月22日宣布,讯飞星火Pro/Max API低至0.21元/万tokens,2.1元就足够调用“讯飞星火3.5 Max”生成一部余华《活着》的内容量。

  南都记者关注到,对于降价这件事,虽然多家大模型厂商都已官宣加入,但各家厂商持有的态度并不相同。在字节跳动亮出自己的核心优势“低价”之时,腾讯云在上周举办的生成式AI产业应用峰会上却对价格提之甚少。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腾讯企点负责人吴运声在接受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一切仍在快速发展、迭代的过程中,团队还是会先把精力放在产品、技术能力发展之上。

  相较之下,阿里云的回应则更为直接。在武汉AI智领者峰会现场,刘伟光直接“定调”,认为基础模型能力领先、有推理资源、大模型用户量已经上来,把大模型作为战略目标的企业,在“价格战”方面才更有话语权。

  对于字节跳动率先发动价格战这件事,专注于财税大模型开发的标普云总裁杨蜀向南都记者表示,字节跳动其实是想后发制人。“大家可以看到,字节之前在大模型上并没有百度、腾讯、阿里这么积极,它们内部在快速补齐大模型的能力,现在就一次性把用户给找到,这个策略是对的。这样的策略打出来以后,其他厂商也必须跟上(降价)。”

  另有一位业内人士则向南都记者表示,有客户的厂商降价才算数。“比如阿里云有真金白银的客户,但豆包的企业调用率才多少?”

  双输策略?李开复、王小川不跟进降价

  一边是互联网老玩家们争相开启降价,一边是大模型初创企业并不想参与。南都记者关注到,对于实力雄厚、资源充足的互联网大模型厂商掀起的价格战,零一万物、百川智能等企业却不想“掺和”。

  5月22日,百川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小川在发布新一代基座大模型baichuan4后向媒体表示,百川并不会“掺和”到价格战当中。不参与的原因在于,当前To B并不是百川的主要商业模式,百川更多的精力还是会放在超级应用当中。

  就在阿里云宣布降价之前,大模型初创企业零一万物CEO李开复做大模型系统发布时曾表示,“大模型之间搞类似于ofo的流血打法是双输的策略”。“我觉得大模型公司不会这么不理智,因为技术还是最重要的”。李开复表示,当大模型厂商的团队认定自己的技术值得的时候,就会坚持一个合适的价格,而绝不会只靠贴钱、赔钱去做生意。

  一位接近零一万物的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当时李开复的发言并不针对任何一家大模型厂商。“我们是一大早发布的,当时根本不知道谁降价,也没有针对谁,后来才知道有厂商降价。”

  当大模型互联网玩家发动降价之时,一些大模型初创企业还正在试探用户付费。比如,近期月之暗面旗下Kimi智能助手推出打赏付费,目前,用户仅可在网页端Kimi智能助手体验,分别5.2元/4天、9.99元/8天、49.9元/40天、28.8元/23天、99元/93天及399元/365天6种打赏付费方案,打赏用户可在高峰期优先使用Kimi智能助手。对于Kimi推出付费方案,月之暗面方面回应南都记者称,为了给用户在服务高峰期提供更多选择,月之暗面目前在小范围灰度测试,打赏后可在高峰期获得优先使用权。

  南都记者关注到,在大模型初创企业中,智谱AI是颇为特立独行的一家。5月11日,为了让更多人都能用到入门级模型产品,智谱AI宣布旗下GLM-3 Turbo 模型调用价格由5元/百万tokens调整为1元/百万tokens。也就是说,使用入门级大模型创作一万条小红书文案(以350字计)将仅需约1元钱。

  大幅降价的背后:大模型性能的同质化

  关于大模型价格战,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近日评价表示,“短期来看,大模型的性能遇到了瓶颈,谁也甩不开谁,谁也拿不出杀手锏,降低推理成本,降低售价成了现在每一家的高优先级任务。”在傅盛看来,“这次大降价降的最凶的都是有云服务的大公司,通过大模型来获取云客户,羊毛出在猪身上,降得起。大模型创业公司没有这样的生态,必须另寻商业模式。”

  杨蜀也向南都记者表示,大模型厂家降价的背后有两大原因,一是价格目前成了另一个差异化的标准;二是随着更低的模型推理成本成为主要成本,大模型价格也在降低。

  “目前大模型厂商都需要用户,从技术上来讲,现在通用大模型的技术差异已经不太大了,价格就成为了差异化的一项选择。另外大模型的成本也在降低,以前大模型的成本高是因为做预训练时消耗了大量的训练算力,现在训练得差不多之后,推理成本成为了主要成本,但推理时算力消耗会更低,如果把之前的预训练成本当成沉没成本,现在可以放开降价了。”杨蜀表示。

  在大模型成本方面,李开复近期也提到,对于行业来说,现在模型的API调用还是非常非常低的比例。但未来整个行业的推理成本有望每年降低10倍。

  杨蜀还表示,互联网大模型企业的降价对做通用大模型的创业公司来说非常不友好。“如果它们的商业模式就是希望做通用大模型来盈利,降价或者免费就等于把它们的商业变现空间全部堵死了。”

  不过,在王小川看来,降价是否产生影响,还是要看商业模式,而价格战对百川影响有限。“上个互联网时代的降价手段,是试图形成双边网络,让供需关系匹配。但现在的AI降价,得看未来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如果To B,那往后就是直接卖云服务的方式,中间的应用层反倒会繁荣起来,有不少新机会。”

  杨蜀也认为,降价或许能进一步教育市场,提升大家对大模型的感知度。“通用大模型会越来越普惠,就像电一样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如果电费很贵,你买了电车和家电也不舍得用。但假如电费下来了,你就能大胆用冰箱空调了。通用大模型再往前发展能像电一样普及。虽然大模型面世已经差不多一年半了,但其实很多人都没有用过大模型,降价可以进一步教育市场。”

  然而,大模型们纷纷降价,真的能撬动B端企业的心吗?杨蜀表示,对于自研能力较强的垂类大模型企业而言,降价影响较小。但对于基于其他通用大模型底座在做开发的公司,这当然是一件好事,“除了价格以外,B端企业在选择通用大模型时也关注技术参数、性能、大模型易用性。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企业能不能借助大模型的力量在垂直领域实现商业闭环,为行业创造价值。”

  应用场景落地,AI+搜索引擎能否成第一个爆款

  进入2024年,“应用落地元年”已成为了今年大模型发展的主旋律。今年以来,除了更新大模型的最新版本,各大厂商也在推出自己的大模型应用。事实上,做应用也是大模型厂商押注的另一个支点,毕竟大模型的能力要体现在各个场景、放在各个应用后面,才能发挥作用。

  如此多的应用场景,哪一个更有前景?南都记者关注到,近期AI+搜索引擎成为了业界讨论的焦点。5月初,OpenAI的一个名为“GPT Search”的网页悄然上线,但目前只有会员才能访问。此前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也曾表示,将LLM(大型语言模型)与搜索进行深度集成后,ChatGPT可能是搜索的未来。

  押注AI+搜索的不止OpenAI,在上周的谷歌I/O 大会上,以搜索引擎起家的谷歌升级了其搜索,将搜索引擎与Gemini模型结合。谷歌方面表示,将旗下大模型Gemini包括多步推理、规划和多模态等功能与谷歌搜索系统结合在一起,推出AI Overviews。通过AI Overviews,用户可以上传演示其要解决的问题的视频,然后启动搜索在论坛和互联网的其他区域以找到解决方案。

  对于两家国际头部大模型厂商的动作,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表示,OpenAI虽然没有在近期的发布会上发布AI+搜索的产品,但根据现在网上灰度测试界面和入口,OpenAI应该已经提前把AI搜索这件事情准备好了,正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对谷歌一剑封喉。不过,360在这个月底也将发布AI搜索浏览器,而周鸿祎认为,在搜索引擎这样的垂直领域,360会比OpenAI做得更好。

  除此以外,5月22日,百川智能也发布了首款AI应用、AI助手“百小应”。百川智能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百小应不仅可以随时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问题,速读文件、整理资料、辅助创作等,还具备多轮搜索、定向搜索等搜索能力,能更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在搜索结果呈现方面,百小应同样与其他在单次搜索后“简单总结网页信息”的应用不同,它是将搜索结果作为观点、论据直接应用到问答结果中。

  百川智能旗下“百小应”的多轮搜索。

  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华南理工大学金连文教授告诉南都记者,大模型相关技术已发布了一年多,但真正落地的“杀手级”应用并不多,把大模型集成在搜索引擎上,或将会带来一些变化。

  在金连文看来,引入大模型课题显著提升了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质量和用户体验。传统搜索引擎主要依赖关键词匹配和网页排序等技术,来确定搜索结果的相关性。而大模型通过语义理解,能更准确地理解用户查询的真实意图,实现与用户需求高度相关的智能搜索结果;此外,大模型搜索引擎可以整合生成相关的领域知识和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搜索结果,这可以显著提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