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热点追踪

首页 > 股票频道 > 正文

从“汽车第一城”迈向万亿级“智车之城”

本站整理 2024-05-24 10:10
  广州生物岛上,文远知行的无人小巴徐徐驶过,起步、刹车平稳无感。从小巴下车后,一名乘客不敢相信AI的“车技”竟已如此丝滑:“刚刚真的是无人驾驶吗?”

  同一时间,小马智行在南沙的Robotaxi出租车“像一名情绪稳定的专车司机”,每天为上千名乘客提供服务。而在中新知识城,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车队驶过九龙湖畔,“打无人车”正成为当地居民的日常。

  2023年,广州汽车产量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位,新能源汽车产量翻番,是不折不扣的“汽车第一城”。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正成为这座汽车城另一张新名片——开放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路段长度位居全国首列,率先试点探索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应用;总部位于广州的自动驾驶头部独角兽企业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在全国各地开展道路测试,本土新能源车企小鹏汽车全系标配智能驾驶。

  《广州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 2030年,智能网联汽车(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上水平)新车占比达到40%,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全域规模化应用。

  在全国各大城市均在发力“智车”领域的当下,从“汽车第一城”迈向万亿级“智车之城”,广州要如何在自动驾驶赛道上演绎“飞驰人生”?

  南方日报记者任燚黄楚旋

  统筹陈思勤

  “大浪淘沙”的关键时刻

  近年来,随着汽车、芯片、算法等技术走向成熟,无人驾驶由梦想逐渐走进现实,无数车企、科技公司和资本卷入自动驾驶的蓝海市场。

  在国内,小鹏、蔚来、理想、极越、比亚迪、智己等车企纷纷入局造“聪明的车”,华为、百度Apollo、大疆车载、毫末智行、小马智行等供应商也积极跟进,打造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2013年,全球自动驾驶行业融资数量仅5起,2014年快速增长至20起,到了2018年便超过100起。

  然而,自动驾驶这把火在“烧”了十多年之后,却在近两年遇了冷。

  从2022年开始,多家美国自动驾驶公司关停、裁员。寒潮从西半球蔓延到东半球,多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也开始收紧。

  业内人士认为,自2020年2月发改委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出台《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来,我国自动驾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落地在港口、矿区、短途接驳、园区等特定或封闭式场景已相对成熟,但城市Robotaxi、货运物流、城市公交等开放场景始终没有走出示范区、测试区等特定区域。

  “自动驾驶行业已进入深水区,一定会经历几轮洗牌。”小马智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商业化成熟度来看,产品与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够胜出的公司将是能够打持久仗、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公司。

  为破除自动驾驶商业化法规制度的限制,2023年底,整个自动驾驶、智能汽车行业期盼已久的“通行证”终于来了——工信部发文表示,将对于具备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车型给予试点路测的牌照发放,首次明确什么样的车算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如何进行测试,以及最重要的责任划分、“白名单”进出办法等等。这不仅是自动驾驶领域政策支持的“奠基石”,更是今后技术落地模式的“风向标”。

  自动驾驶也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加快相关领域立法和政策开放。未来,自动驾驶领域的法规制度将逐渐完善,推动相关产业更进一步。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在此前公开报道中预测,“虽然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技术、成本、政策等挑战,但已处于规模化前夕阶段,预计2025年会是一个重要节点,可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L4级的规模商业化落地。”

  狂飙的广州“无人车”

  作为在中国最早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运营服务的科技公司,文远知行迄今运营自动驾驶车队已超1600天。

  “广州在无人驾驶道路上的‘车速’还是很快的。”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4月,密苏里大学终身教授韩旭在硅谷创立文远知行,8个月后,文远知行将总部从硅谷搬到广州,不久后,国内第一支可商业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队在广州成立。

  这一年,广州提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引凤筑巢,吸纳自动驾驶公司成为广州工作的重点。

  同样在2017年从硅谷回到广州的还有小马智行。当年10月,小马智行宣布在广州南沙设立无人驾驶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

  “当时南沙区主要领导向我们承诺,只要过来,南沙全区803平方公里可以向小马智行开放自动驾驶测试。”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说,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应用离不开政府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人才政策、产业链配套,以及场景路测条件的支持。

  2018年4月前,无人驾驶如何测试车辆上路方面,还没有全国性的管理办法。广州选择“先行先试”,据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车辆落地测试之初,曾遇到不少来自监管部门的阻力,但政府愿意了解这个新事物,和企业一同研究出台相关法规,推动自动驾驶路测的合法化。

  广州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多项第一:第一个批准5G远程驾驶测试的城市,第一个认可其他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许可的城市,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的城市,第一个批量开展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技术验证的城市等等。

  文远知行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11月,文远知行联合广州白云出租车集团推出中国第一台Robotaxi。一年后,文远知行推出中国首个全对外开放的Robotaxi出行商业运营服务,覆盖黄埔区、广州开发区144.65平方公里的核心城市开放道路。

  “这让我们能够早于很多友商,积累下许多早期复杂的道路行驶经验,并进行商业运营的探索。”该负责人表示,目前文远知行已形成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货运车、自动驾驶环卫车、高阶智能驾驶等五大产品矩阵,在许多细分场景、覆盖城市和商业订单上有优势。

  此外,广州还率先试点探索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应用,除了常规性的封闭测试场功能检测项目以外,创新性地引入针对主机厂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国标检测项目,对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基于实时数据监管的自动驾驶路测表现和能力明确了量化门槛。

  创新环境吸引了更多企业落子,百度Apollo和广州沃芽(滴滴自动驾驶)等相继在广州布局,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本土车企也在发力自动驾驶。

  立足广州,自动驾驶独角兽们稳扎稳打地扩大自己在国内的业务版图。“2023年是全无人驾驶的一年,小马智行率先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均开始无人化测试,也在2023年12月,成为国内唯一获准在北京、广州提供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收费运营,真正让‘打无人车成为生活日常’,推动产业迈入商业造血阶段。”小马智行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发力冲刺“智车之城”

  在自动驾驶领域,一场城市之间的竞争正悄然发起。

  北上广深之外,武汉、重庆、长沙、南京等城市纷纷建立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先行区,引入自动驾驶相关企业。

  自动驾驶涉及芯片、操作系统、物联网、城市基建、检测认证等相关产业发展,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赛道。谁抓住了风口,谁就将在下一轮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占得先机。在此背景下,“智车第一城”成为不少城市的发力方向。

  作为老牌汽车之城,广州要如何突围?

  一方面,广州需要继续在自动驾驶领域进一步深化开放创新,营造优化智能驾驶企业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

  今年1月,国家三部门发文支持南沙放宽市场准入,其中首条就提出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试点应用及商业化运营,这将成为广州新一轮先行先试的重要抓手。

  5月21日,小马智行宣布获得广州首家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许可,旗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和自动驾驶卡车各有一款车型入选。这也意味着,广州的自动驾驶车辆终于能驶上高快速路。

  另一方面,除了有开放创新的政策法规、应用丰富的场景,打造“智车之城”,还需要具备产业生态规模效应。这方面,广州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并补齐短板。

  去年10月,小马智行与广汽丰田、丰田公司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合资公司。三方合作的铂智4X Robotaxi概念车在不久前成功亮相北京车展。今年4月,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合资公司安滴公司获批工商执照,将在2025年推出首款商业化L4车型Robotaxi量产车。头部车企与头部服务提供商的强强联合,这正是广州优势的体现。

  但是,目前广州的优势汽车供应链领域主要集中在车身零部件等领域。而智能化涉及的“三电”、车规级计算芯片、激光雷达等核心零部件,均未形成规模优势,这是广州需要解决的困境。

  事实上,这一点广州也有清醒的认识,去年12月印发的《广州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到:广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的零部件与整车制造不匹配矛盾突出,2022年汽车整零比仅为1:0.47,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较低,远低于国际成熟汽车市场。同时,在三电系统、电池材料、车规级芯片、智能驾驶、车载操作系统等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布局仍存在不少短板。

  “目前从全国自动驾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来看,芯片、高精度传感器、域控制器、软件系统等都处在发展中,需要朝着低成本、量产化、车规级等方向发展。”小马智行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可以看到的是,广州正利用优势加快补齐短板。

  在北京车展上,广汽集团发布“智行2027”行动计划,用三年时间以广汽AI大模型平台、星灵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网联大数据平台三大技术为基础,实现产品体验和出行场景的两大领先。

  看中广州雄厚的汽车工业基础,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将在今年9月交付。未来将加速引进智车供应链上下游智能电子、数据存储、智能驾驶等零部件企业,以及华为重点投资的智能网联系统及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新势力企业资源,扩大自身智车版图的同时,也为广州发展智能驾驶带来重大利好。

  与此同时,在南沙、黄埔等造车基地,智能驾驶产业生态正逐渐成熟。例如在南沙,专注于超充电池的巨湾技研、车规级芯片领域的芯粤能、自动驾驶芯片设计的奕行智能,以及立讯精密与广汽集团共同打造的智能驾乘控制系统研发生产项目,一批智车上下游关键企业相继落户,一条“整车—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汽车零部件基地—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集群生态链开始慢慢成形。

  根据《广州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五年将是广州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广州将通过转型带动电子制造、软件、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并在现有产业规模基础上,加快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