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热点追踪

首页 > 股票频道 > 正文

日系车企的“吸金”秘籍:“谨慎”与“激进”并存

本站整理 2024-05-25 09:47
  近日,日系车企三强丰田、本田、日产相继发布2023财年(即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财报。其中,丰田成为全球最为“吸金”的车企,超过中国目前排名前十车企利润的总和,也是日本近400万家企业中,营业利润首次超过5万亿日元的上市公司。同时,日产和本田也在本财年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在营收和利润方面都实现了双增长。

  有业内人士认为,纵观丰田、本田、日产财报,可以发现销量增长、日元贬值、成本控制以及稳健的商业策略是三家企业营收与利润双双增长的主要原因。

  然而对于备受关注和挑战的中国市场,日产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中国发展速度确实非常快,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我们要优先关注速度,以及为中国市场进行定制化设计。如果我们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我认为将很难保持在中国的节奏。”

  某全球著名咨询公司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丰田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最为“吸金”的车企,主要是因为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同时丰田拥有丰富的车型系列。此外,丰田汽车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丰田汽车的利润率一直较高。

  不过,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给日系车带来了压力。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日系车在品牌影响力、售后服务等方面还有待继续提升。”

  “保守派”押注混动营收利润双增长

  在蝉联四年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后,丰田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2023财年,丰田营收达到约45.09万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增加约7.94万亿日元,增幅约21%。营业利润达到约5.35万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增加约2.63万亿日元,增幅超96%。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不仅是日系中最赚钱的车企,在全球车企利润排行榜中也独占鳌头。对比来看,丰田营业利润率为11.9%,高于特斯拉的8.2%和大众的7%。

  本田和日产也实现了不俗的成绩。数据显示,本田在2023财年营收20.43万亿日元,较上一财年增加3.5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0.8%。营业利润为1.3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77%,利润率为6.8%。日产汽车2023财年实现合并净收入12.69万亿日元,较上一季度增加了2.08亿日元,同比增长19.71%。经营利润0.57亿日元,较上一年增加了0.19万亿日元,同比增长50.8%,利润率为4.5%。

  在对营收增长的解释中,上述日系车企不约而同提到了汇率变动、销量增加、定价效果等带来的影响。例如,丰田方面称,其营业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混合动力车型为中心的电气化车型销量的增加,高收益车型畅销带来的收益结构改善,对北美、欧洲等市场的价格调整,汇率的变动,以及其努力改善成本,对冲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本田方面则表示,虽然存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但商品价值提高以及四轮车型销售台数的增加,推高了其营业利润。

  事实上,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了24.5%的增长是丰田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丰田汽车之所以能成为最为赚钱的车企,一方面得益于其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效的生产管理;另一方面,丰田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使其在节能车市场占据优势地位。”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丰田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场中独树一帜,源于其在转型中的独特策略——不盲目追逐纯电动车,坚持盈利为先的策略。

  而在此之前,日系车企的这一举动被看作是全球车企转型中的“保守派”。“对企业来说什么是输,什么是赢定义并不明确。但在当下,当务之急是求生存,这是最为重要的。”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对此进行了反复强调。

  事实上,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到来,不少车企在转型之路上选择了纯电路线,然而却遭遇大面积亏损。有分析人士指出,率先进入纯电市场并不能保证长期成功。技术、消费者偏好和市场动态的变化也有可能使早期的领先者变得过时。

  一直以来,日系车企追求的是多条技术路线并行的方式来面对时代的变化。丰田汽车公司首席技术官中岛裕树表示:“自1997年我们推出普瑞斯以来,丰田认为HEV(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实用的解决方案。随着电池的发展和能源状况的变化,BEV(纯电动汽车)应运而生。就个人而言,我认为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的P不是Plug-in(插入的),而是Practical(实用的)。丰田的多路径是根据每个地区的能源状况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我们会全方位地开发HEV、PHEV,实用的BEV和FCEV(燃料电池汽车)。”

  有分析人士指出,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被视为其电动化战略的核心,掌握了HEV制造,也就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因为,每一部混合动力汽车上都有电池、电机、电控三个核心零部件,这种技术的可延展性,使得丰田在战略调整中更加游刃有余。

  “后发者”逆流而上重金加码电动战略

  通过良好的策略,日系车企在全球销量榜单上占得一席之地。官方数据显示,2023财年,丰田(含丰田、雷克萨斯、日野、大发等)全球销量约为1109万辆,同比增长5%;本田(四轮车)全球销量约410.9万辆,同比增长11.4%;日产全球销量约为344万辆。然而,在追求效率的中国市场上,日系车型的销量成绩却呈现出疲态。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9%。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5.2%,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1~4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为280738辆,同比下滑10.9%。广汽丰田4月销量为52251辆,环比下滑5.66%;一汽丰田4月交付56536辆,环比下滑2.58%。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4月销量为54921辆,环比下滑8.33%。

  “我们的挑战依然存在,其中销量增长是最大挑战,也是重中之重。”内田诚坦言。

  潘俊对记者表示:“对于日系车企来说,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的原因可能包括竞争加剧、品牌定位调整、新车型推出速度较慢等因素。此外,他们在全球市场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建设、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挑战。因此,他们需要更积极地应对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增长点。”

  面对种种挑战,在部分国际车企决定放缓推进电动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日系车企在这时却选择了“激流勇进”。

  5月16日,本田围绕汽车电动化各项事业举措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中包括电动化目标的推进思路、采购与生产结构改革、电动化产品线战略、财务战略等方面内容。本田汽车CEO三部敏宏表示,到2030年,本田将投资10万亿日元,努力向电动化转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是本田于2022年4月承诺的5万亿日元的两倍。

  在中国市场,本田计划到2027年前投放10款纯电动车型,到2035年,使纯电动车销售比例达到100%。除目前已经推出的e:N系列外,本田还将通过发布新型纯电动车“烨”品牌,持续扩大纯电动车产品阵容。

  日产同样也在加码电动化。据了解,日产宣布到2026财年,将对中国市场73%的日产品牌产品进行换新,并推出8款新能源汽车车型,其中包括5款日产品牌车型。此外,日产汽车宣布与百度进行合作,双方将开展在人工智能与智能汽车领域战略合作的可行性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丰田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从而固守全球“老大哥”的地位。根据规划,丰田将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软件等领域投资1.7万亿日元。此外,丰田宣布与腾讯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丰田将结合腾讯的AI大模型、云、数字化生态等优势能力,为用户打造个性化、多样化的移动出行体验。

  詹军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日系三巨头正在积极进行电动化转型,这是他们应对全球汽车市场变革的重要一步。虽然他们在纯电动汽车领域起步较晚,但他们在技术积累、品牌价值和制造经验方面仍然具有优势。为了实现顺利转型,他们需要在研发上加大投入,与供应商建立紧密合作,并且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以适应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特点。”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