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股市新闻

首页 > 股票频道 > 正文

上市公司减持: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脚踩红线减持”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7-06-11 11:30

  减持行为该不该与业绩脱钩

  除了这些应对减持新规的花样减持方式,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如果再完善减持新规应该与公司业绩挂钩。

  《红周刊》记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减持的上市公司存在业绩下滑的现象。这也从侧面显示出大股东/董监高对本公司未来无信心。

  以前文提到的达意隆为例,2014-2016年,业绩持续下滑,净利润从盈利1323万元到亏损4531万元。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大股东/董监高减持比例最高的10家公司为冀东水泥、众合科技、*ST青松、中润资源、龙星化工、汉森制药、同力水泥、金轮股份、万里石和山东钢铁,其中冀东水泥、众合科技等6家上市公司2016年净利润同比下跌,或处于净亏损状态,山东钢铁、*ST青松的净亏损额更是超过5亿元。

  对此,深圳紫金港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陈绍霞向《红周刊》记者表示,将上市公司业绩与大股东/董监高的减持行为挂钩,在全球资本市场是没有先例的,“不过考虑到A股上市公司股东强烈的减持冲动,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采取上述措施,但不宜长期实施”。

  陈绍霞建议,比如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考核指标,最近3年内净资产收益率低于8%则禁止减持,“如果观察周期太短,则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可以通过虚增利润、利益输送等方式来美化报表,因此将观察周期延长至最近3年,可以回避这一问题”。

  减持新政出炉近半个月,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们在经历了短暂的迷茫后也纷纷寻求新的操作方法,运用新的金融工具来优化减持方案,尤其是将对冲接盘后6个月锁定期内的时间风险作为重点。《红周刊》也将持续关注减持市场的动向,并继续为您带来最新的报道。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