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投网-分享投资理财知识网站 加入收藏

行情分析

首页 > 原油频道 > 正文

美国制裁伊朗可能重创自己!彭波:伤人八百,自损一千

观察者网 2018-11-06 09:31

  四、全面制裁伊朗在技术上难以实现

  在未获得国际社会广泛配合的前提下,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在技术上难以奏效。比如说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国土与伊朗接壤,如果这两国从伊朗购进石油,美国无法有效监控。事实上当前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之间正在针对美国的制裁开拓俄土伊石油管道。

  甚至中国等区域外国家,也可以借道俄罗斯或者土耳其从伊朗购进石油。需要说明的是,现在中国从中亚进口石油的管道是通畅的。这些美国同样无法进行有效监控。在实际操作当中,中国很有可能给美国卖个面子,表面上不再从伊朗进口石油。但是通过某些非公开渠道,转道第三方在实际上进口。对于这种做法,美国一方面难以监控,另一方面监控到了又能如何?

  当前,全球交易绝大多数通过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系统,而此系统在美国的实际掌握当中,美国可借助这一点对全球交易实施有效监控,并据此对他国进行制裁。这也是美国制裁伊朗的底气所在。

  但是当前中国和俄罗斯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结算系统,所以在交易结算方面美国同样无法实施全面监控,至少无法有效监控。甚至连欧洲各国也要筹划自己的交易结算系统以绕过美国所控制的SWIFT,并致力于为伊朗和欧盟的贸易建立一个“特殊目标载体”(Special Purpose Vehicle)。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一意孤行,凭借自己的意志强行制裁伊朗,其效果是存疑的。假如因为美国强行制裁伊朗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交易绕开SWIFT系统,就可能长期损害美国对全球交易的控制能力。

  对此,美国心知肚明。财长姆努钦上周表示,不期待进口伊朗石油的国家在11月立即将购买量降至零。如果石油买家减少的采购量超过奥巴马政府时期购买量的20%以上,将可以获得制裁豁免权。这并非后退,而是试图以退为进。

  五、对伊朗的制裁难以达到目的

  美国制裁伊朗的两个目标,一是打击伊朗,迫使伊朗停止妨碍美国战略目标的行动;二是扩大石油生产,提升美国自己的利益。目前看来这两个目标均难实现。

  首先,制裁难以逼迫伊朗退却。

  伊朗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政教分离”的国家,但也并非“政教合一”的国家,而是一个政教之间对立统一的国家,具有双重治理组织系统。这两重组织系统之间对立统一,还可以互补。因此,其社会的整体组织性和凝聚力较强,更能抵御外部打击,难以被轻易击垮。更何况美国的制裁得不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实际效果有限。

  美国对伊朗的石油出口禁令的确会极大损害伊朗的经济实力,但是未必能够有效削弱伊朗与美国对抗的意志及能力。美国撕毁伊核条约的背信弃义行为及对伊朗的无理制裁,会激起伊朗国内的同仇敌忾,从而提升内部的团结。中东很大,美国的利益卷入较多,战线也很长。防范虽严,但是漏洞比比皆是,伊朗处处可能发动攻击。因此美制裁伊朗或加剧美伊冲突。

  其次,打击伊朗会增大美国经济风险。

  与美国设想的相反,随着美国制裁伊朗最后日期的临近,国际油价不涨反跌。11月3日,纽约商交所十二月原油期货结算价跌55美分,跌幅0.9%,至每桶63.14美元,连续第五个交易日下跌,为4月6日以来最低收盘价,油价本周跌6.6%。布伦特原油上周下跌2.7%,从10月3日86.74美元的高点下跌10.5%。2018年10月的原油价格也是2016年年中以来表现最差的。

  另一方面,当前美国的股市也不稳定,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视为对内外局势不确定的反映。而制裁伊朗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北京时间11月2日,美元指数上扬近20点至96.32。同时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也相应提升为72.4%。而这将进一步冲击已经不稳定的美国股市。并可能因为提升美国的公私债务成本而威胁到美国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

  总之,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美国强行制裁伊朗,不但风险大而收获小,并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与其目标适得其反,构成对于美国经济稳定及其国际领导地位的一次严重冲击。

  为了实现强行打击伊朗的目的却同时重创自己,美国真的想清楚了吗?

标签:美国制裁伊朗原油美国美国禁油令

用户评论(已有0条评论)

昵称:
表情
发表评论
注: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哦,请文明发言!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7*24小时快讯